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经典国学课堂润心田
5月10日下午,学院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之“晨修学堂”“晚习学堂”“FE幸福学堂”启动仪式。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高湘琴及在校院领导,学生管理处、各专业系、通用能力培养中心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经典诵读教师代表共14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由学生管理处副主任唐盼盼主持。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教师们齐声诵读《学记》节选拉开了启动仪式的序幕,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充分展现了教师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大家静心品读国学经典,在声声古韵中感悟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内核。
学生管理处主任廖新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解读,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回顾了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深入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他希望大家继续积极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全面优化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大力推进“三个学堂”建设,助力学生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生管理处副主任唐盼盼、教务科研处副主任赖映霞、团委副书记林宁分别对学院“晨修学堂”“晚习学堂”“FE幸福学堂”三个学堂实施方案做了详细讲解。三个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厘清工作思路,确保大家齐心协力把工作落到实处。
- “晨修学堂”通过全体学生每天早晨十分钟国学经典诵读、每学期学院“晨读先进班级、晨读引领之星、晨读之星”评选以及每学年学院“国学经典诵读大赛”选优,积极打造“诵、忆、悟、行”的晨修机制,让师生在声声圣贤教诲中领悟文化精髓,涵养人生智慧。
- “晚习学堂”创新“四方协同、五组发力”育人机制,工作组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生动的德育活动,每周三晚全体学生开展专题学习及心得分享,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塑造自身良好的“品格、品行、品味”打下坚实基础。
- “FE幸福学堂”每学年招收、选拔符合条件的在校生举办学习班,采用沉浸式学习和多元化实践的方式,培养一批“先学先行先示范”的志愿者,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同学共学共修共成长。
湘琴同志在讲话中首先感谢广大教职员工对推动文以化校工作的辛勤付出。她指出,大家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多方联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动能,共同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她要求:一是做主动的学习者。要学好学扎实这些优秀文化知识,根植于心,从中吸收修身和教育的智慧。要自觉提升文化素养,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坚持成为一种常态;二是做积极的传播者。教师要承担好育人的责任,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内外培根铸魂,走进学生心中;三是做务实的践行者。要以身立教、匠心育人,做“有温度、有情怀”的好老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文化之美,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扎根绽放。